当前位置:首页
> 开云在线注册 > 新闻动态

以科技之器破发展之困

发布日期:2025-04-02 14:23 信息来源:队长 作者:陈雄志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印发《首批找矿装备升级、研发、推广、替换清单》,鼓励各有关单位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构建现代化装备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古训在地质找矿领域焕发着时代新意。当前全球矿产资源竞争格局深刻调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任务并重,传统地质装备已难以穿透深地奥秘。唯有牵住装备更新这个“牛鼻子”,方能破解地质找矿中“看不见、探不准、采不到”的难题,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地质找矿加速度;方能跨越地质勘查中“效率低、精度差、成本高”的阻碍;方能突破资源开发里“技术旧、能耗大、污染重”的困境。‌‌

装备迭代是突破技术瓶颈的必然选择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直以来,传统地质装备的技术滞后已成为制约找矿突破的核心矛盾。我国现有装备存在“三高三低”问题,分别是能耗高、污染高、劳动强度高,智能化水平低、国产化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以钻探装备为例,传统柴油钻机日均钻进不足百米,而履带一体全液压钻机,钻进效率提升了数倍。如我队在黄梅县龙源石膏矿区补充勘查项目,使用履带一体全液压钻机,35天完成钻探进尺1626.66米,创国内同类型全液压钻机最深孔深和时效双记录。这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通过智能化改造,可使传统装备效能提升数倍,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技术创新理论表明,装备升级通过“技术轨道跃迁”突破既有技术范式,推动地质勘查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这种转型既是技术革命的必然路径,也是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

装备迭代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实践创新

传统勘探常使绿水青山付出沉重代价,装备更新通过“技术替代”实现环保突围。今年,我队在靖安县静里铜钨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尝试运用重载无人机开展钻探设备搬运任务,成功将钻杆、燃油、泥浆等施工材料搬运至指定钻孔平台,完成精准抛投。重载无人机高效解决了复杂地形下人工搬运设备的难题,极大地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减少施工对山林植被的破坏,充分体现了科技赋能与绿色发展的双重优势。目前,我队野外地质找矿已经使用手持式XRF光谱分析仪,这种仪器可在野外原位分析矿石成分,减少化学试剂使用,阻断了化学污染源头。这种“技术替代”的生态价值,正是“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用科技手段化解“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装备迭代是构建资源安全的科技屏障

面对全球资源竞争加剧,我国地质勘查正从“浅部”向“深部”、从“陆地”向“海洋”、从“单一手段”向“综合集成”跨越。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通过全孔连续取心,揭示了深部成矿规律;海底地震仪阵列实现对可燃冰资源的立体探测,标志着我国地质勘查进入“透视地球”的新阶段。从罗盘、地质锤和放大镜“老三样”到如今找矿“大国重器”,从“浅层踏勘”到“攻深找盲”,这场装备革命本质上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战略支撑。

站在建设现代化地质强国的历史方位,装备革新既是“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的技术追求,更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文化传承。当金刚钻遇上瓷器活,不仅是工具与对象的匹配,更是创新思维与实干精神的交融。以‌“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探索精神破资源之困,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装备迭代拓发展之局,我们必将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