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范》杂志:雪域高原党旗红 地质报国争先锋
发布日期:2025-03-24 16:56来源:《风范》 2025年第1期 2025-03-25
省地质调查勘查院西藏分院党支部(以下简称“西藏分院党支部”)长期驻扎在雪域高原,主要承担西藏地区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地理信息及地质延伸服务工作。西藏分院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实际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提升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先后被选树为省地质局第一批“四强”党支部和省直机关第二批“四强”党支部。
一、胸怀“国之大者”,把牢政治大方向
西藏分院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对地质行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殷切嘱托,秉承“为国找矿、服务发展”的使命担当,努力为国家矿产资源提供坚实保障。战风雪、斗严寒,扎根西藏、服务西藏、建设西藏,地质人“三光荣”(即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四特别”(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精神在雪域高原随时可见。
二、发挥头雁引领,展现作为勇担当。
凝心聚力筑牢坚强战斗堡垒,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资金极度匮乏、资源严重短缺的艰难处境,党支部班子成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在雪域高原一干就是 7 年。7 年间,他们的足迹遍布西藏自治区 60 多个县、区、市,以严谨的作风、精湛的技术,服务地方自然资源管理,用实际行动践行“地质报国”的初心使命。党支部全体党员展现出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每年坚守高原超过 10 个月。大家克服人员少的困难,在狂风暴雪等恶劣天气中,扛着测量仪器来回穿梭于海拔 5000多米的雪线上,咬牙坚持完成任务。
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野外工作,除了恶劣的天气,还有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突发的泥石流和野兽的侵袭等等。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干部积极践行“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作风,在项目上组建党员突击队,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从不退缩、在责任面前从不推脱,一步一个脚印,承载着责任砥砺前行。如今的西藏分院党支部已历练成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从最初的 3 人发展到 22人,共完成各类地质项目 300 余个,业务量超当初的十五倍,为西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持。
三、凝聚队伍合力,挥洒汗水献青春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坚持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四强”党支部建设的基础,做到严管厚爱并重,更好促进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奋发进取。在项目上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干部带头技术攻关。面对高原恶劣的工作环境,支部党员主动要求进藏工作,挑大梁、担重任,争当先锋模范,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以及精湛的业务水平得到当地自然资源部门、业主的高度认可。同时,支部党员凭借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很快成为西藏自然资源厅、那曲市、阿里地区等自然资源局评审专家,在世界屋脊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支部党员就像一颗颗格桑花种子,走到哪,就在哪片雪域中牢牢扎根,绽放芳华。
四、秉持服务至上,凸显公益质效佳
西藏分院党支部聚焦主责主业,以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始终保持一流状态、瞄准
一流目标、争创一流业绩,把信用与服务做到极致,在转型发展中跑出“加速度”,从建院之初的单一测绘业务,拓展至地质矿产、地灾防治、生态修复等多个领域,不断擦亮江西地质品牌。党支部以小队伍撬动大事业,先后与山南市、那曲市、林芝市自然资源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已在 9 个县、区、市开展驻点服务,做好技术帮扶,培训当地工作人员,为提升地方自然资源管理能力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在西藏乡村振兴中扛起社会责任。在山南、拉萨、那曲等地完成增减挂钩项目 3000 多亩,为当地政府财政创收超 10 亿元;为当地农牧民建房提供土地技术服务,减免费用达 30 余万元;为嘉黎县易贡藏布忠玉水电站农用地转建设用地补划整改 3195亩永久基本农田,节省土地费用近 10 亿元。此外,一系列土壤污染调查、地灾防治、生态修复、地下水调查、国土空间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都为美丽西藏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两年,西藏分院共收到 9 个市、县颁发的锦旗、奖状和感谢信,这些是对党支部“作用发挥强”最好的诠释。
站在新起点,省地质调查勘查院西藏分院党支部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展现“忠诚、奉献、坚韧、卓越”的江西地质精神,持续为国家矿产资源保障贡献江西地质力量。(张爱平 刘元鹏 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