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事业 > 地质灾害防治

擎旗奋进,书写“地质报国”精彩答卷

——2024年省地调院工作亮点综述

发布日期:2025-03-14 16:54 点击量:

2024年,在局党组坚强领导下,秉持“地质报国的赤子之心,在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公益服务、科技创新领域亮点频出,交出了一份极具含金量的年度答卷

地质调查结硕果,资源保障立新功

我院积极响应党中央“确保能源资源安全”号召,按照省委、局党组相关工作部署,全力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在地质调查工作上,成效显著。全年实施地质调查项目23项,新发现矿(化)点135处,划定成矿远景区13处,优选找矿靶区36处。牵头实施的全省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进展全国领先。全球最小恐龙蛋化石“赣州迷你蛋”研究成果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基础所获评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类“2024年地质调查工作成效显著单位”。参与的“全国镍钴钒等共伴生低品位资源再评价”成果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

在矿产勘查工作上,收获颇丰。全年实施矿产勘查(含境外)项目49项,累计探获大型矿床6处,中型矿产5处。奉新含锂陶瓷土、安远重稀土、铅山陶土矿等项目找矿成果突出,南丰、黎川等地探获多处中型矿泉水源地,尼日利亚探获氧化锂达大型潜力,在分宜-丰城地区优选出全省最具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区块。

公益服务暖人心,融入区域促发展

我院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生态文明、防灾减灾、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领域提供高质高效的全地质服务。

在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上,成绩斐然。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标准研究工作进展走在全国前列,地下水动态监测及国考点采样工作有力有效。参编的省首个地下水环境监测类地方标准正式发布。为全国首批、我省唯一的抚州地下水污染防治科普基地提供技术支撑,吉安市地下饮用水源地补给工作成果获全省首优。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中,负责实施的12县(区)项目获省级验收优秀。

在服务地灾防治方面,精准高效。核查灾害隐患点近900处,开展应急演练、科普宣传、技术培训168场次,5个避险案例先后入选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典型案例被通报表扬,地环所获评“江西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集体”。完成赣县、于都等地灾“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试点项目。建成我省首个“四位一体”的地灾防治示范基地。

在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更有作为。开展全省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集成研究,优选特色土壤农业种植基地81处。承接实施一批国土空间规划、国土变更调查及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项目,为地方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坚实保障。都昌抗旱打井解决当地1080人饮用水难题。实施的阿克陶县旅游资源调查为全省首个地质援疆项目。

科技攻关攀高峰,创新驱动强引擎

我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激发科技创新“驱动力”。省重点实验室步入正轨,出台规章制度17项,组织(参加)各类地质技术交流会近15场次,下达自主课题和开放课题19项。实施的省“揭榜挂帅”项目成果应用探获大型锂矿1处,高纯石英矿项目编制完成地方标准草案。《赣北幕阜山东坪石英脉型黑钨矿床》《江西省重要古生化石图册》等专著出版。

据统计,全年承担实施科研项目共40项,获各类科技奖励21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累计发表论文78篇(SCI论文3篇,EI1篇)、参与制定地方标准4项。地质大数据、地下水监测、生态修复三维可视化设计等平台持续优化升级,数智化、信息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局党组成员、院党委书记黄中敏表示,将坚持以“基础地质为本,找矿突破为重,公益服务为先,科技创新为要”,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朝着“一流科研型省级地调院”目标笃定前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地调力量。

(组织人事处 雷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