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事业 > 地质矿产

向榜样致敬 为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发布日期:2025-03-10 10:52

     编者按:近日,基础所第一届四次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在昌召开。为弘扬先进,树立典型,聚焦在基础所职代会上受表彰的三位“年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和奋斗故事,特推出“向榜样致敬 为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专题报道,以激励广大地质工作者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保障国家锂资源安全的“急先锋”

曾庆友,1988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正高级工程师,现任稀贵中心主任。他带领的团队是最早在“锂都”宜春奋战的找矿队伍之一,在轰轰烈烈的宜春大会战中他们“当先锋”“打头阵”,取得了不俗的找矿业绩,为保障国家锂资源安全和江西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地质力量。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他带领团队走出国门,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质勘探项目,为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聚力追锂,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

曾庆友先后主持实施宜春市奉新县金子峰—宜丰县左家里陶瓷土(含锂)矿勘查、宜丰县白石里陶瓷土(含锂)矿勘查、宜丰县左家里陶瓷土(含锂)矿勘查、宜丰县白市化山陶瓷土矿勘查等大型地质矿产勘查项目,且均以“双优”成绩通过专家评审及备案,探获的陶瓷土、氧化锂资源量均达大型规模。其中,奉新县金子峰—宜丰县左家里陶瓷土(含锂)矿以25.1亿元成功出让,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近年来,曾庆友团队在省内先后探明大型含锂陶瓷土矿床5处,其中达超大型规模2处,大型规模3处。

跨海寻锂,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曾庆友带领团队先后与江西九岭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志存锂业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在尼日利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蒙古国、塔吉克斯坦等国家进行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走出去”工作卓有成效。其中通过对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开展地质调查工作,优选出莫桑比克Morrua和Muiane两个矿权进行深部验证,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并得到业主方的一致好评;在蒙古国有望探获超大型低品位花岗岩型锂矿资源;在尼日利亚Ogapa矿区南矿段探获氧化锂资源量35万吨,标志着基础所在海外探明的首个大型锂矿床诞生。

用实干诠释责任,用奉献书写担当。曾庆友及其团队的努力不仅体现了地质工作者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担当,也为国家矿产资源安全贡献了重要力量。他们的工作成果不仅在国内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技术的力量和合作共赢的理念。


“地质+科技”的践行者

徐喆,1985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地调中心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他长期奋战在野外一线,主持或协助完成10余项国家级、省级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及科研项目,参与各类项目共计20余项,成果显著。  

践行基础先行,积极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近年来,徐喆带领团队围绕江西省战略性矿产资源,特别是优势及紧缺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投资项目,优化公益服务。2022年,他主持完成的《江西省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报告》,系统分析全省120个矿种的资源状况,首次构建江西省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数据库,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奠定基础。他主持的“江西省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动态评价”项目,动态评价了全省10种重要矿产资源的潜力,圈定1076个最小预测区,为科学制定资源战略规划提供重要支撑。  

他还带领团队积极参与编制《江西省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第一阶段工作方案(2021-2025年)》,先后牵头编写《江西宜春—抚州钨锂钴等战略性矿产调查工程可行性报告》《江西宜丰—修水锂钨矿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实施方案》等。2021年至今,他带领的团队在宜春地区含锂瓷石矿整装勘查项目中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矿(化)点14处,优选找矿靶区7处,提交超大型含锂瓷石矿床1处,是宜春含锂瓷石矿整装勘查大会战中创造“江西模式·宜春速度”的参与者、见证者。

致力科技攻关,为科技创新和资源保障树立榜样

在科研攻关方面,徐喆深刻认识到地质科技创新的重要性。2022-2023年,他先后成功申报江西省地质局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江西省“科技+地质”联合计划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申报。他的研究成果多次发表于国际国内权威期刊,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篇,公开出版专著1部。  

十五年地质生涯,徐喆始终秉持“三光荣”“四特别”地质精神,带领团队在地质科研和找矿实践中不断突破,展现了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扎根西藏、服务边疆的开拓者

卢赛强,1987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西藏分院院长。2018年,三十而立之年,他远赴西藏,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七年间,他的足迹遍布西藏自治区60多个县、区、市,以严谨的作风、精湛的技术,服务地方自然资源管理,用实际行动践行“地质报国”的初心使命。他先后荣获了“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在雪域高原树立一面旗帜

卢赛强带领队伍,战风雪、斗严寒,每年坚守高原超过10个月。大家克服高寒缺氧的困难,在狂风暴雪等恶劣天气中,扛着测量仪器来回穿梭于海拔5000米的雪线上,咬牙坚持完成任务。面对高原恶劣的工作环境,卢赛强团队坚持以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始终保持一流状态、瞄准一流目标、争创一流业绩,把信用与服务做到极致,在转型发展中跑出“加速度”。分院以小队伍撬动大事业,先后与山南市、那曲市、林芝市自然资源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已在9个县、区、市开展驻点服务,做好技术帮扶,培训当地工作人员,为提升地方自然资源管理能力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在西藏乡村振兴中扛起社会责任。至2024年西藏分院已从建院之初的单一测绘业务,拓展至地质矿产、地灾防治、生态修复等多个领域,不断擦亮江西地质品牌的同时,也在雪域高原树立一面鲜红的旗帜。

为单位发展搭建一座平台

在拓宽西藏分院服务领域的情况下,卢赛强带领团队为基础所在西藏地区的发展搭建一座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西藏分院这一平台,单位将各类技术、人才、设备等优势,输送到西藏地区,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单位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2024年,先后协助勘测中心、规划中心、航测中心成功进驻市、县自然资源系统,配合水环中心完成达孜区1:5万水资源调查项目外业验收,与地灾中心、综合中心合营灾评、环评等项目。

卢赛强及团队的故事是无数高原地质工作者的缩影,更是“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真实写照。卢赛强不仅以专业能力为单位赢得声誉,还通过创新合作模式为单位在西藏地区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他的坚韧精神及奋斗历程,展现了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风采。

(刘元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