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2024,栉风沐雨,稳健前行
编者按:2024年的每一天,都记录着我们栉风沐雨、稳健前行坚定而又忙碌的身影。让我们一起回顾奋进路,共同开启新征程。局网开设《2024,栉风沐雨,稳健前行》专题,反映过去一年来局属各单位和局机关处室(部门)传承地质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中贡献地质力量的经验做法和实绩实效。
加强地灾防治体系建设
筑牢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屏障
局地防处
2024年,全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小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目标,聚焦公益服务、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以高效优质技术支撑服务地灾防治体系建设,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持续夯实技术支撑职责。完善优化全局地质灾害防治组织管理体系,出台《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标准化实施指南》《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考核管理办法》,从组织制度、装备保障、工作内容、安全教育等方面,扎实推进全局公益性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压实各级防灾减灾责任。
着力守牢汛期安全防线。派出11支专家队伍,配合省自然资源厅按设区市开展地质灾害巡回指导。连续4年与省自然资源厅、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开展全省地质灾害防治调研督导。万载县天然气西气东输管道宜万支线突发山体滑坡,省地调院地环所第一时间抽调技术骨干成立应急小组奔赴一线参与应急处置,其成效获相关主管部门充分肯定。持续强降雨期间,局属技术支撑单位“驻县进乡”,与当地主管部门人员同吃同住,开展隐患巡查、应急调查,全力守牢汛期地灾安全防线。一年来,全局共组织实施地质灾害“三查”及应急调查2932次,派出技术人员4440人次,动用无人机568架次,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5661个、切坡风险点335个、应急调查地质灾害点1017个,提交应急调查报告669份。协助举办科普宣传161场、专业技术培训120场,参与开展应急演练102场,协助撤离群众714人,成功避让地质灾害27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119人,技术支撑服务成效显著。
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稳步推进地灾防治项目。全面完成第二批全省重点乡镇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提交成果报告16份。如期完成于都、赣县、贵溪、遂川等4县(市、区)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试点项目1:1万精细化调查,划分风险区17554个,完成1:5千地质灾害专项测量232.56平方公里,开展1:1万地质灾害专项测量3493.67平方公里。紧盯专项国债、中央财政、省级财政项目,协助省自然资源厅抓好项目调度,加强项目实施过程质量监控和进度跟踪监督,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隐患治理。一年来,完成工程治理、综合治理项目83个,消除790个地质灾害隐患风险,保护13102人及7.04亿元财产安全。
不断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持续在南昌、鹰潭、赣州3个设区市新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点410处,新安装翻斗式雨量计、声光报警器、裂缝计、倾角加速度计、管式含水率计、视频监控、雷达、GNSS 等监测设备合计2120套。改建监测预警点322处,新增或改建各类监测设备合计932套,高标准完成2024年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点建设任务。持续做好历年已建成监测实验点的运行维护与预警响应工作,监测预警设备在线率保持在92%以上。成功监测7起险情,紧急转移群众15户74人。成功预报地质灾害2起,避免人员伤亡7人。
初步建成首个示范基地。省地调院地环所历经3年建设,我省首个集实验、监测、预警、科普“四位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基地在南昌湾里建成。该基地以局科研项目为依托,在魏家滑坡原址构建了“空-天-地-深”立体监测体系。联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研发了江西首个县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可视化示范平台。探索了基于无人机自动巡航,开展滑坡地质灾害隐患自动识别。
南昌湾里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基地
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省地调院矿产所编撰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监理规范》,作为省级地方标准正式批准发布,将于2025年4月1日开始实施,填补了我省该领域地方标准空白,规范编制工作取得突破。研发了“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智慧化管理平台”,基本实现全省地质灾害风险识别一张图、双控一张图、监测一张网和项目一张表。研发了“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入库一体化系统”,实现了调查数据汇交、数据整理入库“两及时”,做到了调查底图、调查手段、数据服务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三统一”,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全流程信息化,全面支撑我省重点乡镇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以及“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建设管理,极大提高了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效率。
(刘光健)
在砥砺奋进中书写优异答卷
第七大队
2024年,第七大队传承地质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砥砺奋进,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征程中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坚持地质立队,资源保障更有成效。全年承担各类地勘项目61项,取得了一批找矿成果。实施的“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夏湖–大埠重稀土矿普查”项目提交重稀土矿床规模达到大型。“江西省战略性矿产勘查区块优选调查评价”项目可提交35处找矿靶区,优选10处勘查区块。承担的中国稀土集团3个新设探矿权普查—勘探工作,可提交矿床规模大型1处,中型2处。队地勘院分别荣获自然资源部“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江西省第27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加达锂矿项目队雨中进行剖面测量
坚持对外合作,助力发展更有舞台。在老挝注册老挝山风矿业独资有限公司,扎根老挝开展稀土等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实施的“老挝北东部川圹–华潘地区稀土矿调查评价”项目预计提交2处稀土找矿靶区。全力支撑中国稀土集团在老挝的资源勘查工作,开展“老挝地区中重稀土矿调查评价”。与安哥拉地调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提供勘查技术服务。成立新疆分公司,实施新疆青河县阿比金金矿普查、伊宁县喀拉亚尕奇石英岩矿勘探、哈密市镜儿泉锂辉石矿区资源储量核实等项目。承担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加达锂矿地质矿产勘查(勘探)项目,预期提交1处超大型锂辉石矿床。
坚持创新引领,持续发展更有后劲。围绕赣州急需的中重稀土等关键性矿产开展研究工作,实施1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个“省科技+地质”科研项目和5个局科研项目。建立了通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水化学溯源+地形地貌分析+野外快速分析测试“多比例尺”快速圈定稀土找矿靶区,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目前已授权3项。发表SCI期刊高质量论文4篇。队“离子型吸附型中重稀土科技研究团队”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地质找矿方向)科技创新团队”。赣南地矿集团获“江西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称号。
技术人员汛期在石城县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坚持公益优先,服务地方更有作为。深化与赣州市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局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于都、宁都、会昌设立新时代地质工作站,全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承担的于都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已完成施工初验。找到全省最大矿泉水水源地。“测试+”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完成样品数量创历史新高。发挥地灾技术支撑单位作用,累计开展地质灾害技术支撑96次,完成地质灾害(隐患)三查253处,完成应急调查点62处,提交应急调查报告60份。
坚持协同发力,产业发展更有质效。工程勘察、基础施工、市政工程等传统产业主动对接国家、省、市重大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地质服务。地理信息业完成一批优质项目,建成图形工作站集群数据处理机房。山水大厦积极向线上运营转型,实现了美团、去哪儿、携程等平台评分近满分的成绩。
坚持人民至上,干事创业更有温度。争取多方支持,筹措2780余万元为退休职工一次性趸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筹措669万元为退休职工办理公务员医疗补助。落实扶贫帮困长效机制,为职工解难事。持续做好生产生活基地环境改造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完成队志编撰和队史馆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淬炼地质文化内涵,打造地质文化软实力。
(姬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