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云在线注册 > 行业新闻

面向新需求加强地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发布日期:2025-01-20 16:49

2025年1月17日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无法满足实际发展需求,对新型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

◆强化干部队伍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成长和进步摆在重要位置、关键位置

◆构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平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打造人才发展和事业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用人生态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地勘单位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产业发展、科研攻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地勘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提升人才能力素质,鼓励激励人才干事创业。但从调研来看,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结构、人才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改革完善的空间。

推动人才干事创业,队伍建设尚有短板

从调研来看,地勘单位大多结合单位业务发展和人才队伍实际,推选先进典型进行示范引领,制定教育培训计划,通过评比表彰、考核奖励、岗位晋升等方式,在推动专业技术人才提升素质的同时干事创业建新功。

以华东地勘局为例,该局为激励更多人才“爱国、奋斗、奉献”,经宣传发动、干部职工广泛参与、单位推荐、择优遴选,评选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并向省有关部门推荐典型,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引领效果。同时,单位每年制定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包括政治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局属各有关单位还通过举办讲座、传帮带、干中学等方式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单位每年定期开展评先评优工作,增设改革创新奖、攻坚担当奖等奖项,将能力素质突出、表现优异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本着注重业绩、向基层一线倾斜的原则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晋升机会。

一系列鼓励激励的措施,调动了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如此,人才队伍年龄结构不平衡,专业结构不合理,新型专业人才缺乏、复合人才数量不足等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民生地质、地灾防治、地下空间设计等新兴“大地质”相关业务领域人才不足。

总体来看,地勘单位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传统专业业务领域占比太大,专业结构无法满足新时代地勘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引进和培养新型专业领域技术人才尤其既懂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为迫切。

持续加强政治引领,营造人才成长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广大人才的团结引导,特别是要加强政治引领,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人才队伍。

在前期各项事业取得突出成绩的基础上实现这一目标,要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专业技术人才有“大我”、顾“大局”、守“大道”的爱国情怀,求真务实、勇立潮头、刚强坚毅的奋斗精神,以及甘舍小我、甘为人梯、甘于寂寞的胸怀,引导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在新时代建功立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砥砺奋进。

人才促进发展,发展成就人才。在实现地勘单位高质量发展进程当中,需要始终保持求贤若渴的人才意识,充分尊重和爱护专业技术人才,并将他们的成长、进步摆在重要位置、关键位置。同时,要不断优化人才发展机制,改进和完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的各项机制,让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多成长机会、更多成就感。

构建人才培育平台,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专业技术人才重在培养与激励。地勘单位要重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平台。一是积极推动专业技术人才转型升级。地勘单位的转型发展,需要建立一支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组织新技术、新产业培训。二是加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对组织协调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组织参加管理方面的培训交流,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创新项目组织结构进行管理能力的培养。三是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措施。加强对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的培养,从而带动整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四是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地勘单位要加强与地质类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教学资源,与本单位产业发展实践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地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与此同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打造人才发展和事业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用人生态。一方面,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鼓励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不仅要让显性业绩突出、贡献较大的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还要将甘当扶梯、默默奉献的实干者识别出来,进一步推进薪酬分配制度、职业发展和岗位晋升制度向专业技术关键人才、重点人才、骨干人才、实干人才倾斜。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对人才成长有所规范和监管。对于满足于现状、甘于平庸、不思进取的少数专业技术人员,要充分运用考核评价这把尺子,通过提醒警示、调整考核等次、降低薪酬待遇等方式进行约束。(作者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