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创新 > 科研平台 > 实验室

关键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开展学术会议

发布日期:2025-01-14 16:30 点击量:

近日,关键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举办学术会议。重点实验室主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楼法生主持会议。

本次学术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张辉研究员、唐勇研究员、谢卓君研究员、谭亲平副研究员以及贵州省卡林型金矿成矿与找矿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刘建中研究员作了系列高质量学术报告。


授课现场

张辉研究员以《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伟晶岩型锂矿床及其未来找矿方向》为题,详细阐释了伟晶岩的定义分类以及相关锂矿的成矿机制,为伟晶岩型锂矿未来的找矿方向奠定了基础,同时解读了江西硬岩型锂矿,为后续科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刘建中研究员以《中国南方卡林型金矿多层次构造滑脱成矿系统及有关问题的思考》为题,从沉积-地层-岩石-构造-年代学-物质-就位-动力学-成矿等多系统深入阐述了南方卡林型金矿的成因及找矿预测对找矿过程中如何贯穿科学思维、如何构建科研团队具有独到见解。

唐勇研究员以《高温高压成矿实验在稀有金属成矿研究中的应用》为题,从成矿实验的角度,结合研究实例,详细阐述了部分熔融、岩浆演化、流体出溶等过程与稀有金属成矿的联系,开阔了视野

谢卓君研究员以《卡林型金矿“不可见金”巨量成矿:纳米-原子尺度视角》为题,选择美国内华达和中国贵州典型卡林型金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载金黄铁矿进行精细矿物学研究,突破传统观点,创新性地提出早期存在的核部黄铁矿对成矿的重要作用,其促进了“不可见金”巨量成矿。

谭亲平副研究员以《贵州水银洞金矿立体地球化学解剖及其找矿指示意义》为题,详细介绍了滇黔桂地区金矿的成矿规律,并通过土壤微细粒地球化学、构造地球化学采样,建立了卡林型金矿立体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创新了该类型的隐伏矿找矿方法,为找矿靶区预测做出重要贡献。

本次学术会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各位专家学者聚焦地质领域难点、热点问题,对如何创新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进行充分探讨和分享,传递了研究领域的新理念和新进展拓展了学术思维

局相关业务处室人员,省重点实验室及院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共50余人参会。

(地科中心 温泽群/文 组织人事处 雷慧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