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 凝聚创新力量

——记第一大队“熊彩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发布日期:2025-01-13 15:01     点击量:

“熊彩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以第一大队“江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熊彩云命名,于2024年12月被江西省总工会正式命名,成为我局首个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熊彩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牌匾

工作室自2021年开始创建以来,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在科技攻关、技术革新、技术发明等方面起示范带头作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引领大队测绘领域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成效显著。

匠心传承 引领发展

2021年4月,熊彩云被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授予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大国工匠”荣誉称号。省地质工会号召全局各级工会组织要广泛宣传“大国工匠”先进事迹,弘扬工匠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局改革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上来,为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群雁齐飞还需头雁领。熊彩云作为第一大队测绘院副院长,参加工作29年来扎根基层,用担当、奉献展示着迷人的巾帼风采。她干一行爱一行,从制图员、测量员到技术负责、项目负责,一步步成长为行业领域的技术专家、单位的管理骨干。她干一行精一行,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一名学徒工一步步成长为测绘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测绘师。

熊彩云开展野外测绘工作

一个典型的塑造,不仅是对个人辛勤工作的回报,也是组织培养和职工支持的结果,更是集体劳动创造的结晶,代表其所在单位尊重劳动、崇尚实干风貌。

为了把工匠精神引向深入,使其在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激发干部职工奋发有为,2021年5月,“熊彩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

工作室现有12名成员,其中高级工程师6名,工程师3名,助理工程师1名,技术员2名。6名成员已取得注册测绘师资格,均为第一大队测绘业务能手和优秀青年,具有省级以上课题的研究或重点测绘项目经验,先后在全省各项技术竞赛和工程技术奖项申报中喜获多项荣誉。

敢闯敢拼 勇创佳绩

工作室创建以来,坚守“为国找矿、服务发展”初心使命,通过加快转型、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技术手段,为地方经济发展不断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水车村数字乡村管理平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一种无人机测绘用测绘仪固定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专业论文4篇,开发《弋阳县土地储备地块监测查询系统》APP 1个,同时还有2项成果创新正在申报实用新型专利。先后获得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熊彩云(左四)与工作室成员交流

人才培养方面。工作室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建立联合研发、集中培训学习等方式,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为工作室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近两年,荣获全国遥感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

示范引领方面。工作室作为技术研发和创意孵化的核心场所,通过师带徒、交流研讨等方式积极鼓励职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身边年轻人产生了极大影响和带动,极大激发了全队年轻技术骨干敢闯敢拼的精神,为他们取得各项优异成绩提供了榜样的力量。其中1人获得2023年江西省“天工杯”“十四五”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职工职业劳动和技能竞赛三等奖,1人荣获江西省地质局“最美青春故事”典型人物称号。

熊彩云说:“一个人强,不能建起百层大楼;一个团队强,才能扛起急难险重任务。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不仅是为技术人员提供的一个工作平台,更是一个由劳模工匠带动职工钻研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地。”

创新机制 赋能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工作室坚持守正创新、多元化开展工作,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

工作室搭建多样化的创新平台,包含摄影测量创新团队、地理信息创新团队、职能办公室团队,为技术人员提供展示创新才能的舞台。平台打破部门与岗位的限制,促进不同专业领域职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工作室积极开展创新竞赛,技术人员围绕测绘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与行业前沿技术展开研讨,有效激发创新热情和创造力。经常性开展技术交流研讨会,为技术人员提供学习分享交流渠道,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科技动态,拓宽技术视野,在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多次举办涵盖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技术培训会,有效地提升了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

展望未来,“熊彩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将继续发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勤于实践,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为大队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第一大队 胡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