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云在线注册 > 行业新闻

返回器运抵北京“开箱取宝”

嫦娥六号标志性成果亮相

发布日期:2024-06-28 16:32 信息来源:人民网

刚刚结束了53天月背之旅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已运抵北京并“开箱取宝”。

嫦娥六号任务有哪些创新之处?探测器在月背收获如何?国际载荷带回了哪些“纪念品”?国家航天局等单位在6月2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给出答案。

创新:实现“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

5月3日,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六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之后历经地月转移、近月制动、四器两两分离、平稳落月、钻表取样、月面起飞、交会对接、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11个阶段53天的挑战,嫦娥六号终于满载成果返回地球。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介绍,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即,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再次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

嫦娥五号任务是在月球正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任务则是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实施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应对新挑战,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介绍,作为嫦娥五号的备份,嫦娥六号的生产时间比较长,执行任务之前,科研人员对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了深入梳理,使整个系统能够更健全、更健康、更可靠。此外,科研人员在较短时间内从头开始研制了鹊桥二号中继星,并克服困难,开展了大量试验和验证工作。

今年是探月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来,在工程领导小组各单位大力协同下,全线强化使命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实现连战连捷。卞志刚表示,汇聚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探月工程形成重大科技工程实施的成功模式,走出了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

探秘:传回科学数据“大礼包”

此次一同“搭车”月背旅行的,还有来自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4台国际科学载荷。

5月8日,在嫦娥六号探测器实施近月制动后,巴基斯坦立方星成功分离,拍摄并成功回传了月球影像图;5月10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向巴方交接了立方星数据。

其他3个国际载荷,则在嫦娥六号着陆月球后顺利开展工作。

其中,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状态正常,法国氡气探测仪在月面工作时间达32小时,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在月面工作3小时50分钟。

“这几台国际载荷工作都非常出色。”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司负责人刘云峰说。

后续:开展多种形式航天国际交流合作

刘云峰介绍,国家航天局先后制定了月球样品管理办法和月球样品及科学数据的国际合作实施细则,详细公布了月球样品研究的申请流程和开展月球样品国际合作的具体信息。“中方欢迎各国科研人士按照有关流程提出申请,共享惠益。”

嫦娥六号任务顺利完成之后,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正在按计划推进。嫦娥七号任务主要是对月球南极部分资源做勘察,嫦娥八号将对月球资源的原位利用开展技术验证。“嫦娥七号任务中,已经遴选了六台国际载荷。去年发布了嫦娥八号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向国际社会提供约200公斤的载荷搭载空间,迄今已经收到了30余份合作申请。”刘云峰说。

在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中,国家航天局已经与10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目前中方正在制定可研工作,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就未来项目的任务、项目设计、联合实施和科学数据共享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深空浩瀚无垠,人类求索无限。卞志刚说,后续嫦娥七号、八号,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三号等任务正在按计划推进,我们期待与更多国际同行携手,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航天国际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