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报:新闻特写 | 夜空中最亮的星
时间:2024-12-17 10:262024年12月16日 李 青 来源:中国矿业报
一大早,经过安全知识学习等一系列严格程序后,钻探队员便开始做下井准备:换上带有反光标签的工作服,戴上安全帽、矿灯,携带自救器、防尘口罩、定位卡……
这里是江西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钻探研究院(以下简称“钻探院”)承接的贵州锦丰矿业井下金刚石钻探项目。
随着矿车的缓缓下行,周遭逐渐被厚重的黑暗、沉闷的湿热所包围。
颠簸、泥泞的道路,随处可见的矿石,给人一种紧张、逼仄的感觉。再往下走,来到了地下500米硐室钻孔机场。几名钻探队员正在进行钻探作业,通过井下钻探,摸清矿体的位置、厚度、形状,为下一步采矿指明方向。
“从这里开始,我们就得步行了,得格外小心,跟紧我!”钻探院副院长张雨提醒道。
眼前的巷道深邃而幽暗,仿佛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无底深渊。在没有额外光源的情况下,唯有我们头顶上的矿灯散发出微弱却坚定的光芒,照亮着前行的路。
我们一行五六人在巷道走着,矿灯的光芒在曲折蜿蜒的巷道中交织缠绕,形成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光影。
巷道漆黑无光,大家顶着盏盏“星光”一直走到钻机所在的位置。在这条长达1.5公里的巷道里,钻探队员爬陡坡、踏泥泞,来回走了一遍。有的身上衣物和装备的重量约有十几斤重,走了一会儿,全身已浸满汗水,脚步沉重。这就是钻探队员的日常工作。
“这里前阵子在钻探作业时,打到了含水层,钻孔涌水。”钻探院副院长邓加平边说边小心翼翼地迈步向前,亲自上前察看现场的具体状况。
“你们就别过来了,这里积水挺深的,很容易摔倒的。”邓加平关切地回头对后面的钻探队员说道。
后面的人把手中的矿灯高高举起,将光亮尽可能地照向他前进的方向,希望能让他在黑暗中能够看得更清楚一些。
“邓院长虽然已年过半百,但他仍坚持在一线。面对钻探地层破碎、钻孔涌水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难题,他总是深入研究,第一时间拿出应对办法。有他在现场,我们就像有了定海神针。”张雨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邓院长的钦佩与敬仰。
“贵州锦丰项目今年工作量已突破4万多米,超额完成今年年初下达的3万米钻探工作量。”钻探院院长闵东说。
在地下500米的巷道里,那一盏盏矿灯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不仅照亮了前行的路,更成为他们心中不灭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