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工作人员岗位交流心得体会
发布日期:2024-12-13 16:34矿山如此多娇
结束了一周赣州院岗位交流,每天五个小时车程,足迹踏遍了赣州市一区四县。途中,我们领略了矿山的别样风姿,也体会了野外工作的艰辛。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到达赣州的第一天,和同事们交流了各自的工作。第二天,前往兴国县“二合一”项目收集资料。沿途,我们了解了矿山规模、工作流程及编写报告等工作,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十分琐碎。根据资料清单,逐一核实确认,项目负责人实事求是地向业主提出意见建议。这也让我想到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中的“三坚三守”,唯有严守纪律底线才能护航大队高质量发展。
探遍百山得矿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从兴国县到上犹县,从大余县到崇义县,连续四天翻山越岭。在大余石雷矿区,项目负责人详细向我们讲解了矿区的开采、选矿、尾矿处理等流程。当天我们协助技术人员对样品进行复选。“还好有你们俩在,以往都要找上一天的,今天半天就完成了”。看着十几箱沉甸甸的样品袋,大家相视一笑,“这就像是找凭证,咱财务人的强项啊”。随后,我们来到矿山洞口,学习了各种矿石的用途。我不禁感叹,作为基础能源,矿产品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崇义县牛岭铜多金属矿普查是赣州院今年承接的大项目,出发之前,我得知项目交通不便条件艰苦,项目人员很少下山,一待就是个把月,全部精力都扑在项目上。为了不耽误项目进度,生病了也硬扛着,“只要能出大矿,这点苦算什么呢”大伙乐观而坚定的情绪瞬间感染了我。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地质血脉里流淌,生生不息传承赓续。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工作之余,与同事攀谈,他们聊得最多的是对家庭的亏欠。作为地质队员,他们的足迹都遍布赣州18个区县,对各区县的地形地貌如数家珍,对各矿区的成矿规律信手拈来。但,作为家庭成员,他们却不那么自信。因为在家的时间太少,少到父母抱恙却不轻易声张,少到妻子心有千结却不知从何说起,少到孩子的家长会一次也没参加过。“我们这行不存在周末休息的,来了任务就是往前赶,一个月才能挤出两天回家。”是啊!当打之年必将全力以赴,年轻一代地质人唯有坚定“为国找矿”的使命担当,才能为地质事业蓬勃发展汇聚更大能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对地质事业的拳拳之心和对财经法纪的敬畏之心,立足专业岗位,深入项目实际,助力单位经济高质量发展更上一个台阶。(财资料 邓婧)
赣州院技术交流心得
11月23日至29日,按照大队工作安排我来到赣州院进行技术交流,通过与他们共同生活的一个星期,对赣州院技术状况及野外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苦和累是我对于地质工作的最主要的印象。
在各个项目部的几天内,他们从早晨八点半到晚上九点都在忙碌着,通过对项目的原始资料进行检查,结合资料存在的问题与项目的成员进行技术交流。通过交流使大家对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有更深地了解掌握。同时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员,我深知他们最累的是地质填图阶段,需要早出晚归,翻山越水,带上地质锤,罗盘和放大镜这地质工作三件宝,有时路程远还需再备些干粮,日晒雨淋是家常便饭,滑倒和划破衣服在所难免,衣服鞋子上的泥土早就习以为常,还要时刻提防虫蚁蛇鼠,循环往复,日复一日,直到野外工作完成。地质工作的艰辛不言而喻,但地质工作者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人心生敬意,他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严和细是赣州院职工给我的第一感觉。地质这门学科,可不只是研究岩石,生物演化、地表水、块体运动等等,只要是与之有关联的,都要有所探究。针对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我们要了解并熟悉其运动过程和作用方式,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定义要准确记忆,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学以致用。计算地质储量时牵涉几千个数据,画图无论是线条的粗细还是字体的大小都影响图的美观,都需要一丝不苟。
此外,在资料归档整理方面,由于地质工作人员长期处在野外一线,各类原始资料类目繁多,通过沟通学习,掌握原始资料归档的细目和顺序,在源头上确保了野外一手资料的完善保管和妥善保存。
作为地质科副科长,通过此次技术交流,对野外一线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促进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今后要立足本职工作,做好单位技术管理工作,为单位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地质科 王贤强)
基层之行,感悟成长
11月18日至23日,我怀着期待之心,来到赣州院的项目部开展岗位交流,投入到基层的工作中。时间虽短,但感受颇丰。这次经历,宛如一次深度的探索之旅,让我对地质工作有了全新而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不同岗位之间的协作与付出。
由于工作岗位调整,我于今年7月正式接手赣州院。虽然之前我已经做过很多个实体的账,但是赣州院和其他实体还是有些不一样。他们长期在赣州开展野外工作,加上现在报账都是OA审核,几个月来我只在工资表上看过院里人的名字,很多人几乎没有见过。正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识熟悉一下院里同事,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有助于今后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行程安排得很紧凑,基本每天跑一个县,可谓一直在路上。第一站来到了兴国兴江萤石矿,主要是进行现场调查和无人机拍照,与甲方沟通问题细节,收集纸质资料,采集矿区现场照片。第二站去了上犹县营前矿业有限公司,历经两个小时的山路驱车,眼前出现的矿山,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世界,眼前不再是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而是层峦叠嶂的山脉和幽深险峻的峡谷。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大余石雷钨矿,我们的任务是挑选钨矿样品的副样并送外检样。拿到需要挑选的副样清单,根据清单上的顺序一一对应找出相应的样品。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需要在上百个样品袋中找出想要的那几个。这项工作和我们在仓库找凭证很类似,所以并没有难倒我。最后一站我们去了崇义县牛岭铜多金属矿项目部,牛岭项目是赣州院今年新接的铜多金属矿勘查,在机台了解钻机的进度情况,观察了岩芯。这一刻,地质人员野外工作的艰辛与不易突然就具体化了。复杂的地形、恶劣的天气以及各种突发状况,时刻考验着他们的意志和应变能力。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国家的资源勘探和地质研究默默奉献着。
一周匆匆就结束了,我又将回归到往日的伏案工作中。在基层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地质团队的紧密协作。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分析研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员共同努力。这让我意识到团队的重要。看到投入的人力物力,深刻体会到每一个项目背后的巨大付出,对地质勘查项目的成本结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使得在今后的财务预算和成本控制工作中,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核算和规划。通过这次经历,我也对自己的财务工作进行了反思,在处理各种数据和报表时,往往忽略了一线的实际情况。今后,要更加主动地了解业务流程,为地质工作提供保障。(财资科 姜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