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快讯 > 通知公告

关于《赣北世界级钨矿床关键勘查技术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拟推荐申报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公示

发布日期:2023-12-19 15:03 信息来源:第十大队 作者:队宣 浏览次数:

  由我队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完成的“赣北世界级钨矿床关键勘查技术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2023年度拟推荐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及《国家科学技术提名办法》(国科奖[2023]225号)的相关要求和规定,现将项目的基本情况公示。

  公示时间为2023年12月19日至2023年12月25日。

  在此期间,如对申报信息存有异议,请向科技处反映。提出异议者,须采取书面形式,写明提出异议的事实依据、个人真实姓名等,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凡匿名异议、超出期限异议的不予受理。我所对异议人身份和反映情况予以保密。

  联系人:张诚 电话:0701-6682111

  附件:申报奖项基本情况

 

  江西省地质局第十地质大队

申报奖项基本情况

  一、提名单位、拟提名奖项名称及等级

  自然资源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或二等奖

  二、主要完成人

  王先广 陈国华 楼法生 宋世伟 胡正华 欧阳永棚 刘小兵

  饶建锋 曾祥辉 郭 娜 李吉明 魏 锦 刘善宝 詹天卫 李永明

  三、主要完成单位

  江西省矿产资源保障服务中心、江西省地质局第十地质大队、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自然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成都理工大学

  四、项目简介

  钨是我国也是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关键战略性资源。南岭地区作为我国钨主产地,历经百年开采钨资源储量急剧下降,探明储量持续“只减不增”,严重威胁着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创新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来破解钨矿找矿难题,打破钨逐渐走向资源枯竭的僵局;江西省委省政府实施了“江西省紧缺与优势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历时十余年,投入找钨资金3亿余元,组织千人勘探和研究队伍联合攻关,实现了举世瞩目的钨找矿突破,抢占了世界钨资源的战略制高点。

  1.探获2个世界级钨矿床。(1)单宗浮梁县朱·溪钨矿床提交保有钨(WO3)资源量(333类)363万吨(相当于72.6个大型钨矿床,是全球唯一单宗资源量超百万吨的钨矿床),WO3平均0.537%,其中富(白)钨(WO3) 126万吨,平均品位1.669%;共伴生铜35万吨,银2037吨。(2)单宗武宁县东坪石英脉型黑钨矿床,提交保有钨(WO3)资源量21.39万吨,超过赣南“世界钨都”的同类型单宗黑钨矿床规模。(3)两宗钨矿床合计WO3 384万吨,相当于除我国以外全球探明钨资源的116% (2019年),在我国找矿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抢占了世界钨资源的战略制高点。

  2.创新研发“脉面层体”找钨关键勘查技术。朱溪式“脉面层体”找矿法是以成矿理论与勘查实践高度融合运用示范,以自然地质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键成矿要素概括为“脉层面体”,构建“以脉找体、或以层寻体、或以面追体、或体中找体”等找矿模型,科学优选最佳技术路线和高效勘查手段,快速发现并控制工业矿体。“脉面层体”找矿技术在内生矿床找矿勘查中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应用在钨、铜、锰铅锌矿和硅灰石矿的勘查中均取得了一系列大型-超大型甚至世界级找矿新成果。

  3.提出“基底控源、岩浆控矿,多场耦合、巨量聚集”钨成矿新理论,建立并划定的江南(赣北)世界级钨成矿带。江南(赣北)钨成矿带是全球钨矿资源储量规模最大、成矿类型最多、成矿作用最具特色的钨矿聚集区;厘定了伸展背景下,幔源岩浆底侵诱发上地壳富钨变质沉积岩大规模重熔在根本上控制着赣北地区钨的巨量富集,总结了该成矿带的成矿规律、构建了找矿模型,为新一轮钨矿找矿突破提供了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4.创新地质找矿新机制,驱动和引领多主体找矿,快速实现成果转化。创新运用“两级”(中央和省级)地勘基金“协调联动”和“产学研用”新机制,显著提升找矿成效,快速科技成果转化。

  5.获授权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国外专利1件;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地质学会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3次;培养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1名,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1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2名,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1名、金罗盘奖4名。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专著2部。

  五、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