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地质大队
江西省地质局第十地质大队为省地质局所属正处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2021年10月18日由原省地矿局九一二大队(1965年成立)与原省煤田地质局二二三地质队(1962年成立)整合组建,同年11月10日大队正式挂牌。
一、主要职责
在原两支地质队六十载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光荣岁月铸就的坚实基础上,第十地质大队重新出发,聚焦主责主业,承担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提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测绘地理信息、测试分析等地质技术服务工作;提供公路工程、市政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等工程服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提供强力技术支撑服务。
二、队伍概况
全队现有职工2032人,其中在职职工864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9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37人(含教授级高工9人)、工程师225人、各类注册执业资格164人。省、部级劳模荣誉称号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持有自然资源部、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测绘总局等颁发的各类资质、机构证书43项(其中甲级资质14项),拥有各类设备仪器500余台套,设有院士工作站、中科生态修复(江西)创新研究院各1个,是一家实力雄厚、技术全面、装备配套、成果显著的综合性地勘单位。
三、主要业绩与成果
——地质找矿贡献突出。1985年4月,时任地质矿产部副部长的温家宝来队视察时称赞说:“这个队经过努力,获得了4个大型矿区,地质工作效益非常高,这在全国也是突出的!”大队地质工作者转战江西南北西东,踏遍赣鄱山川大地。省内地质找矿贡献突出,发现和探明了景德镇朱溪特大型钨矿为“世界最大钨矿”;贵溪冷水坑特大型银矿为“亚洲最大银矿”;探明近16亿吨的煤炭资源等一批特大型、大型、中型矿产地,潜在经济价值上万亿元。多项地质成果走在全省前列,发现和探明了东乡虎圩金矿,实现了江西省岩金找矿的率先突破;罗塘石膏矿填补了江西省该矿种的空白;率先对江西省全省页岩气资源做出评价,页岩气评价研究达国内先进水平。近年来,大队紧盯国家紧缺矿种,三稀元素、新材料、非金属、地热矿泉水等矿种,瞄准国家重要成矿区带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在国内外开展地质工作。
——矿业开发助力经济发展。大队大力推进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自主投资兴办矿山企业。由大队引资成立江西银海矿业有限公司,对贵溪冷水坑矿田中的下鲍银矿进行开发建设。该矿山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矿山实现将湿式尾矿库转为干式尾矿库属全国首创,获国家新型技术发明专利;在矿山投资建设的两级废水处理站,生产废水采用生化技术处理后COD、氨氮、重金属远低于国家允许排放标准,且其矿区监测、治理、修复等环保安全工程,为全国绿色矿山建设典范,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近年来公司累计上缴各类税费达11亿元,连续9年被评为鹰潭市纳税十强企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参与新农村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力促绿色崛起。大队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大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水平。承担实施省内外数百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勘查设计施工(EPC)项目,其中永新县三湾乡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勘查设计施工是江西省第一个引入社会资金进行生态修复的示范样板工程,探索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商业模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设计模板,培养了一批勘查设计和项目施工管理人才。探索创新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联合多家单位成立SPV公司,发挥各方的资源与优势,为有效防控项目资金风险提供了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承担多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污染防治项目,全程参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并获得生态环境部表彰。承担土壤地下水调查检测、农业例行样品监测,农村饮用水检测,助力脱贫攻坚战。
——工程建设业绩丰硕。为不断适应地质行业改革发展形势,积极开拓工程建设领域,以承担施工或合作共建等方式承建国内外工程施工业务。参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负责施工完成的青海省共和至玉树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建设的首条高海拔、高寒、高速公路扩建项目;参与建设完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滩涂段下部结构工程为当时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以及山西风陵渡黄河大桥基础工程、上海东海大桥、浙江舟山连岛工程等项目。参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参建江西省省级党政机关搬迁置换项目卧龙路以北核心区市政道路工程,上海电视台综合大楼基础施工、南昌洪都大道、武吉高速公路隧道等在内的一批有社会影响工程建设项目。参与各地市重点民生工程,负责施工完成了赣州市信丰县2019年六大攻坚战重点项目——信丰县迎宾大道综合改造工程项目;打通了赣州“三南”版块重点建设公路之一——G535龙南汶龙至渡江段(原三南公路龙南段)公路改建工程。工程施工走出国门,承揽了埃塞俄比亚公路项目施工和肯尼亚migori供水项目,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实验测试跻身全省一流。大队实验室已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认证资格(CATL)双资质,通过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检测能力初验(全省仅两家),现有检测参数达到3000多个,涵盖水、土、气、噪声、固废和食品检测等。实验室入选全国污染详查实验室名录、江西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调查专业机构推荐名录、江西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检测实验室推荐名单、江西省农业厅例行监测检测实验室,承担了全国土壤污染详查农用地样品采集流转、江西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样品分析测试、江西省农产品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样品测试、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等任务。
——科研应用产出硕果累累。大队成立了院士工作站,联合创建“中科生态修复(江西)创新研究院”,实现院士及其团队与地勘单位科研团队的紧密结合,有效建立了“产学研结合”机制。大队注重地质勘查的科技创新,通过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整合多方优势技术与资源,科研应用产出硕果累累。部分成果全国名列前茅,“江西省抚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 和“江西省鹰潭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获全国一等奖, “浮梁县朱溪外围(30-78线)钨铜矿普查”获2015年度中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许多业绩业内领先,“江西省贵溪县鲍家银铅锌矿”获原地矿部找矿重要贡献一等奖;“贵溪市冷水坑矿田下鲍矿区银铅锌矿详查(报告)”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地勘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二等奖;“江西省浮梁县朱溪世界最大钨铜矿找矿科技创新与重大突破”获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西省浮梁县朱溪外围钨铜矿找矿成果”荣获自然资源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奖”。
四、产业发展
第十地质大队致力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矿产资源安全,支撑自然资源管理,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支撑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局“四六六三”发展总体思路,确立了以“ ‘地质矿产、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地质延伸产业(工程勘察、测绘地理信息、钻探)、工程监理咨询与安全科技服务”的“3+2”产业发展思路,深化落实“五个一”目标,即“再找一个大矿、新建一座矿山、出一批成果、培养一批人才、建成全国一流地质工作队伍。”
——地质矿产。聚焦主责主业,以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关键矿产,新能源、新材料矿产为主要目标,聚焦国家重要成矿区带、老矿山边深部、走出去开展地质找矿工作。以科研创新为支撑,以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运用为手段,推动地质找矿工作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自有矿权勘查开发一体化工作进程。
——生态文明。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加快大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国家和区域性重大战略需求,紧盯各级地方政府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部署,重点在土壤、地下水调查评价与治理修复、矿山生态修复和测试监测等业务领域加强技术支撑。
——工程建设。主动对接国家、省、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坚持自主经营为主,合作经营为辅。深耕工程建设领域,推进工程建设产业与生态文明产业补充融合,承接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等项目。
——地质延伸产业。通过创新机制盘活地质资产,让地勘单位更具活力、释放更多产业潜力和产能,促进单位工程勘察、测绘地理信息、钻探等地质延伸产业发展。
——工程监理咨询与安全科技服务。大队下设江西融立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江西省天久安全生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江西省天久北斗云监测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从事工程监理、安全生产培训和地质灾害自动监测业务。
五、文明创建
大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九一二社区纳入鹰潭市老旧小区改造,通过政府支持、单位自筹,投入数千元资金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智慧社区建设,实施居民楼电梯加装,并完成了具有地质特色的文化长廊建设,成为月湖区老旧小区改造样板工程。单位公租房配租到位,职工住房的房产证办证工作顺利完成;同时积极发挥各协会优势,活跃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学雷锋志愿活动成为大队文明创建的品牌工程。自成立以来,大队蝉联鹰潭市文明单位、江西省第十六届“文明单位”称号,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新时代新的机遇与挑战,第十地质大队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落实好局“四六六三”的总体发展思路,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建成全国一流地质工作队伍,打造新时代新型地勘单位而努力奋斗。